首页 资讯 正文

「2025甘肃生态环保行」祁连叠翠展新颜 天祝县“三北”工程绘就生态富民双赢画卷

体育正文 225 0

「2025甘肃生态环保行」祁连叠翠展新颜 天祝县“三北”工程绘就生态富民双赢画卷

「2025甘肃生态环保行」祁连叠翠展新颜 天祝县“三北”工程绘就生态富民双赢画卷

新甘肃·每日甘肃网(wǎng)记者 张春燕 苏慧 在黄河上游,祁连山腹地,漫山(mànshān)的杜鹃花开得正艳。 位于祁连山东端的天祝藏族自治县,地处(dìchǔ)“三区三州”核心交汇地带,林草资源丰富,既是西部(xībù)风沙南侵的“生态盾牌”,也是石羊河流域(liúyù)6条内陆河与黄河流域(huánghéliúyù)2条外流河的“水塔”,生态地位极为重要。 绿满山川:从生态脆弱到(dào)系统修复的全域蜕变 “1999年以前,天祝县(xiàn)(xiàn)25摄氏度以上的坡耕地由于农业(nóngyè)产值低,存在大面积撂荒现象。1999年,天祝县被(bèi)确定为国家级退耕还林试点县,实行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,到(dào)2024年,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、还草56000多亩,涉及全县14个乡镇、52个行政村、6900余户。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,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(fùgàilǜ)达到28.69%,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88.61%,实现了生态家底的历史性跃升。”说起这25年来(lái)的变化,天祝县林(xiànlín)草局林木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王翔基感慨颇多。 近年来,天祝县深入践行“两山”理论,以“三北”防护林(fánghùlín)体系建设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(zōnghézhìlǐ)等工程为依托,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,自“十四五”以来,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.6万亩,草原(cǎoyuán)综合治理150万亩,退化(tuìhuà)林修复0.19万亩,中幼林(yòulín)抚育1.15万亩。通过(tōngguò)科学(kēxué)配置“乔灌草”立体植被群落,全县林地保有量稳定在346.35万亩,林木绿化率达34.81%,湿地保有量7.23万亩,形成了以森林、草原、湿地为主体的生态防护网络。 如今,驱车行驶在天祝(tiānzhù)县(xiàn)境内,662.6公里的(de)通道(tōngdào)绿化长廊串联起31个产业园区(qū)、9个景点的绿化成果,农村社区实现绿化全覆盖,“青山绿水彩云间”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。赛什斯镇先明峡村等4个村落获评“国家森林乡村”,天堂镇成为“省级森林小镇”。天祝县先后被评为“2022年度全省县域经济(jīngjì)发展进步县”“省级文明县”,天祝县金强河被评为“省级美丽幸福河湖”,绿色(lǜsè)已成为天祝最鲜明的底色。 绿富同兴(tóngxīng):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共生 天祝县深知,“三北”工程不仅是生态(shēngtài)工程,更是发展(fāzhǎn)工程。在推进工程建设过程中,该县积极探索“生态治理+产业升级”模式,将生态保护与特色林草产业发展有机结合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(de)双赢(shuāngyíng)。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(zhìdù)改革是天祝县(xiàn)激活生态资源的关键一招。作为省级试点县,该县以华藏寺镇栗家庄(jiāzhuāng)村、炭山岭镇关朵村、安远镇南泥湾(nánníwān)村等(děng)3个试点村为核心,推进8项改革任务,通过引导林农以林地入股、创办家庭林场等方式,发展适度规模经营。目前,全县已培育林下经济经营主体52家,其中森林人家、农家乐(nóngjiālè)49家,林下养殖1家,野山菌加工2家,年经营收入达1226万元(wànyuán),将“绿水青山”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。 草(cǎo)产业是(shì)天祝县依托“三北”工程培育(péiyù)的(de)又一特色产业。全县现有饲草(sìcǎo)生产企业(qǐyè)7家、草种生产经营企业20家,年加工销售草种2500吨、饲草1万吨,规模化龙头企业年产值达3000万元,草种企业年产值近2亿元。通过与兰州大学、甘肃农业大学合作,建设7000亩草种繁育基地(jīdì),开展近20个乡土草品种繁育研究,并建成具备CMA资质的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,形成了“科研+繁育+加工+销售”的完整产业链。草产业的兴起,不仅(bùjǐn)为生态修复提供了优质种源,更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引擎。 绿盾永固:构建全链条生态管护(guǎnhù)体系 生态成果来之不易,守护更需久久(jiǔjiǔ)为功。天祝县以林长制为总抓手,构建“双向四级”管(guǎn)护网络,即县(jíxiàn)、乡、村、护林员四级纵向贯通,各乡镇、自然保护站与林草部门横向联结,实现“山有人管、林有人造、树有人护、责有人担”。2024年以来,县级总林长多次深入林区巡林(xúnlín)督导,发布(fābù)林长令2次,各级林长巡林9057次,护林员巡林2.1万次(wàncì),形成严密的管护网络。 不仅如此,面对森林草原防灭火的严峻形势,天祝县创新“8311”工作机制,开展“589”专项行动,与毗邻县区签订联防联控(liánkòng)协议,建成数字化巡护和(hé)动态遥感监测系统,实现火情(huǒqíng)“早发现、早处置”。自建县以来全县未发生重大(zhòngdà)森林火灾,1513名生态护林员和175名草管员通过网格化管理,将火种(huǒzhǒng)堵在山外,织密防火安全网。同时,严格落实草原禁牧160万亩、草畜(cǎochù)平衡(pínghéng)427.11万亩政策(zhèngcè),通过舍饲养殖、品种改良,实现“禁牧不禁养、减畜不减收”。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,让天祝县成为(chéngwéi)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沿阵地。境内现有国家(guójiā)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(yěshēngdòngwù)48种,其中雪豹、岩羊等珍稀物种频繁现身马牙雪山;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,高山(gāoshān)杜鹃、冬虫夏草、红景天等濒危植物种群逐步扩大。该县建立野生动物救助站,多次救助和放生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马麝、马鹿、兔狲(tùsūn)、大鵟等野生动物,并强化(qiánghuà)疫源疫病监测,织密生物安全防护网。 站在山顶远眺,祁连山脉群峰叠翠,云杉林海随山势起伏如(rú)绿色(lǜsè)波浪。天祝县通过退耕还林与“三北”工程的深度实施,不仅让祁连山的绿色版图不断拓展,更探索出一条生态美、百姓富、机制活的可(kě)持续发展之路。这片(zhèpiàn)“青藏之眼”正以(zhèngyǐ)更饱满的生态张力,向世人展示着(zhe)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西部样本,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着县域智慧与力量。
「2025甘肃生态环保行」祁连叠翠展新颜 天祝县“三北”工程绘就生态富民双赢画卷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